找到相关内容36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造像的意义(1)

    叫龙或者蛇随着宝珠不变,这就是你要转境界,不能被境界所转,在变化中掌握到不变的原理原则。正是佛家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只有掌握住不变,才能够在既精彩又无奈的复杂社会中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不管外面...换句话说,就是对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对一切众生要欢喜。“喜悦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也就是喜爱之心。这个喜爱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智慧的,佛家也称作慈悲。佛菩萨对众生的喜爱是永恒不变的。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1556114.html
  •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上)

    眼前,也不可“形随运转”[16]——不可随顺而享受之,而应当分明取舍,有确乎不拔之操守,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特别是在生死...真理冥状,无有分别,寂然无名,名之理入。 3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   行入者,所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行中。何等为四行,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3957191.html
  • 《永嘉大师证道歌》简释(2)

    涅槃,非究竟出离。大乘之人,了真妄同体。全真成妄,全妄即真。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故不求真,亦不断妄。何以故?了知实际理地,真妄二法皆不可得。故云“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寂灭性中随饮啄”者,若了达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当体寂灭。于寂灭性中,正好一念万年,随缘饮啄。(饮,喝茶.啄,吃饭)故云“寂灭性中随饮啄”也。   “...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2558273.html
  • 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并非只有禅宗认可,华严宗同样如此观之。从根本上说,“理一分殊”与《起信论》所言的真如不变不变随缘之说最为接近。华严哲学所主的真如遍在于万物的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推论的法界缘起论,从思维理路上是相同的。...”(张载之意义)。太虚之气凝聚而为万物,万物散而又成为太虚,二者又构成一种相反相成的运动过程。这一思路,前一半与佛教“真如随缘”论在思维模式上颇为相似,后一半则与佛教的“缘散物坏”的说法颇为合拍。在...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558936.html
  •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

    世界。及至天台九祖湛然,则以天台宗的圆融理论和《起信论》的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无情有性”(即山川草木皆有佛性)说。湛然主要观点是:既然真如统摄一切诸法,那又怎能把同一真如分为有情与...缘起论来看,《起信论》在“一心二门”真妄和合的心性结构上,建立了“真如、无明互相熏习”的“真如缘起”论。法藏在疏解《起信论》时指出: 真如有二义:一、不变义;二随缘义。无明亦有二义;一、无体即空义;二、...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悲愿弥陀佛唯心净土机

    。如是不生四相,不起三毒,不造十恶,不堕苦轮。故知“无我心”,即“般若心”,般若心即“真如心”,此心具二种德,一者不变,二者随缘。以不变故,所以不被一切烦恼所破。以随缘故,能破一切烦恼。所以无我心者,是乃真心。   心念佛,是真如不变随缘义。佛成心,是真如随缘不变义。如是全心发境,全境是心,法尔如是,事出自然。故知佛正佛依,皆是自心,不关余物。   经云“一心”者,缘理也。经云“不乱”者,缘事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
  • 天台的性具思想及其修证意义

    以《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为根据,指出:“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即是万法,由随缘故”。如果说:“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世上“无有无波之水,未有不湿之波”。在波虽有清浊之分,于湿岂有混澄之别。“虽有清有浊,而一性无殊”(皆见《金刚锌》扬州众香庵刻经处版,第25页)。万物与真如的关系亦然,真如随缘而有诸法,诸法无非真如,因为不变。既然承认真如有随缘不变二义,又说无情诸法没有...

    中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060566.html
  • 试论智顗「观心释」的诠释学意涵

    若不观之,但言观心则不称理,小乘奚尝不观心耶?但迷一心具诸法耳。[2]  由于湛然对「具」字的强调,以及引用了《大乘起信论》「真如不变随缘」之说,于是导致宋代天台学关于「心具三千,色具三千否」以及「理...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560677.html
  • 试论智顗“观心释”的诠释学意涵

    若不观之,但言观心则不称理,小乘奚尝不观心耶?但迷一心具诸法耳。[2]  由于湛然对“具”字的强调,以及引用了《大乘起信论》“真如不变随缘”之说,于是导致宋代天台学关于“心具三千,色具三千否”以及“理...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261876.html
  •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正义

    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相觅境,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由以上诸 佛菩萨所开示的正理,亦显现极成「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为常住真心,为第八识,为一切有为法无为...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俱有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性的体性告诉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了知阿赖耶识即使是在凡夫众生位中,亦具有真如性、圆成实性,不变清净性,不可如法莲法师一样,误认为阿赖耶识心体无清净性,具有染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161976.html